中國正在說系列評論:大國心態(tài)助力中國崛起
東南網(wǎng) 12月23日的《中國正在說》節(jié)目,資深外交官華黎明先生向公眾講述崛起中大國的國際戰(zhàn)略。節(jié)目中,華先生深入淺出地向觀眾介紹了當前世界正在變化著的大國關系,對于中國在自身崛起的過程中所應采取的國際戰(zhàn)略,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見。
12月23日的《中國正在說》節(jié)目,請到的嘉賓是資深外交官華黎明先生,向公眾講述崛起中大國的國際戰(zhàn)略。在節(jié)目中,華先生深入淺出地向觀眾介紹了當前世界正在變化著的大國關系,對于中國在自身崛起的過程中所應采取的國際戰(zhàn)略,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見。
演講中,華先生用一句很形象的話,說明了中國在過去、現(xiàn)在所面臨的不同的國際形勢,“中國挨過打,也挨過餓,現(xiàn)在則正在‘挨罵’”。的確,我們曾經(jīng)挨打,那是因為我們國力羸弱;我們曾經(jīng)挨餓,那是因為我們一度貧窮;如今,我們早已擺脫了羸弱和貧窮,卻挨起了“罵”,這“罵”又從何而來呢?
其實,這里的“罵”并非完全如字面所言,是辱罵、咒罵之意,而是應該理解為更廣泛意義上的批評或不和諧的聲音。實際上,縱觀世界歷史,沒有哪個國家的崛起不是伴隨著各種不同聲音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不同聲音的增多,實際上恰恰說明你的國力正在蒸蒸日上。
古人有云:“能受天磨真鐵漢,不遭人嫉是庸才。”就是說,真正的永遠不會被人打倒的鐵漢子,一定是經(jīng)歷種種磨礪仍然意志堅定、勇往直前的人;只有沒有理想的平庸之人才不會遭人嫉妒,而有所作為的人,則總免不了遭人嫉妒,甚至遭人嫉恨。從這一角度來看,中國現(xiàn)階段的“挨罵”其實并非壞事,這說明,中國的影響力已經(jīng)獲得了根本性的提升,中國在全球事務中的話語權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面對國際間紛繁復雜的現(xiàn)實,我們若想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堅定自己的信念,對自己所選擇的發(fā)展道路擁有足夠的自信,對自己所要達到的目標堅定不移,缺少了這一點,就很容易被他國所左右,以他國之是為是,以他國之非為非,從精神上成為他國之傀儡。
國強必霸,這是西方國家歷史發(fā)展所呈現(xiàn)出的所謂“規(guī)律”,也正是基于這一“規(guī)律”,西方國家才會對中國的崛起充滿焦慮。但這一“規(guī)律”實際上正是建立在西方中心論的基礎之上的,也是基于與今天的世界完全不同的時代背景之下的所謂“經(jīng)驗”而來的。
很多國家對于中國的崛起,有著深深的焦慮。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中國歷史和中國現(xiàn)實缺乏足夠的了解,對中國文化缺乏足夠的理解。為此,我們必須在向世界宣傳中國一事上,做更多的工作。外交的目的,就是讓朋友越來越多,讓敵人越來越少。而朋友更多、敵人更少,首先必須建立在你自身實力增加的基礎之上。有了這一基礎,國家才會在國際間有更多的話語權,才能與他國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進行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才能讓更多的人了解你,并在了解的基礎上拉近與你的距離。
新型的大國關系,需要良好的大國心態(tài)。擁有大國心態(tài),就是既不妄自菲薄,也不自高自大,而是不卑不亢;是摒棄西方中心化的奴性心態(tài),擁有對自己民族文化和發(fā)展道路的高度自信;是不再被動地接受的既有的規(guī)則,尤其是建立在不平等基礎上的規(guī)則,而作為游戲規(guī)則制定的參與者或主導者的角色立于世界。
如此,中國的崛起便不僅是國家的崛起,也是國民的崛起,不僅是物質層面的崛起民,也是精神層面的崛起,不僅是“硬實力”的崛起,也是“軟實力”的崛起,而一個中國在其中發(fā)揮強大影響力的井然有序的世界,才會得以形成。
責任編輯:劉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