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口老太大和小伙乱,在线天堂中文新版www,一个人看的www高清免费视频,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综合

首頁 專題 2017專題管理 領航新征程 十九大代表在基層

十九大代表王南石:三十年打磨展現"工匠"情懷

2017-11-02 17:15 來源:新華網

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走進南京晨光集團總裝測試部特級技師王南石的辦公室,可以看到他身后柜子里密密麻麻擺放著的各種獲獎證書和獎杯。每次聽到“大國工匠”這個稱呼,他總不好意思地擺擺手:“我不過是靠著責任心把點點滴滴的工作做好罷了,算不上什么‘大國工匠’。我們航天人都有這種情懷,希望做有價值的人。”

精益求精,本身就是工匠精神的體現。王南石工作中從不放過任何細節(jié),不惜一切代價只為做出品質最好的產品,一旦有問題橫在面前,他便吃不下飯、睡不著覺,30多年來沒出現過一點失誤。

不久前,一個重要試驗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出現了問題,技術人員一時解決不了,正在家中做飯的王南石當即扔下鍋鏟趕到現場,帶領工人分析故障原因,不到一小時就將其解決,保證了試驗任務的按時完成。

航天產品對精密度要求非常高,王南石所從事的裝配工作,誤差必須控制在微米級。1微米即0.001毫米,相當于頭發(fā)絲的四百分之一。拿裝配油泵來說,在溫度、壓力和實際使用工況的作用下,100多個微米級精度的零件組合而產生的累積誤差,會對產品性能產生很大影響,此前就曾因誤差較大在裝配階段出現性能不過關甚至漏油的情況。通常的解決辦法是成組更換零件,但這要求增加備用件,不僅延長了生產周期,還增加了研制生產成本。

以當時的工藝技術,短時間內難以解決這個重大技術難題。王南石通宵達旦地找資料、做試驗、分析數據,同事們知道他又鉚上勁了。當他終于創(chuàng)造性設計出巧妙的工裝解決該問題時,興奮的笑容難掩眼中的血絲和滿身的疲憊。

做個能解決問題的技術工人,是王南石的追求。“上班早、下班晚,對他來說是常態(tài)。”和他共事20多年的高級技師于天經說。“一點點不到位都可能導致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師傅說只要涉及工作就得‘死磕到底’。”王南石的徒弟盛宏亮告訴記者,師傅對生產組裝配時的尺寸要求極高。在有些年輕工人看來,裝配尺寸只要在允許范圍內就可以了,但王南石總嚴格要求:“不能只求及格,而是要求一個最精細、最好的尺寸。”用王南石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說就是,“工人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

敬業(yè)、專注、嚴謹、卓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王南石在生產一線默默精心裝配、檢測、調試,主導或參與完成了30余項技術攻關,撰寫了10余篇技術論文。“航天產品技術難度高、系統(tǒng)集成復雜,不可能像流水線一樣快速生產,國內外都采用人工裝配,對技術水平和生產經驗要求非常高。”王南石說。他的“寶貝”小本子上,密密麻麻記錄著這些年的工作心得和技術經驗。每當遇到技術問題,他便記在小本子上,然后查閱書籍資料、與設計工藝人員溝通,多方尋求解決辦法。

2011年,王南石牽頭創(chuàng)辦了“技師工作站”,后被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命名為“王南石技能大師工作室”,其創(chuàng)設宗旨是“融入生產,創(chuàng)新創(chuàng)效,培養(yǎng)技能人才”。王南石把多年來積累的經驗手把手傳授給身邊同事,結合生產實際先后編寫了《裝配鉗工基礎知識》《液壓系統(tǒng)基礎知識》《班組管理》《生產管理》等專用教材,以開展“小課堂、微考試”“崗位練兵”等培訓方式,輔導生產一線青年員工和技術骨干。目前,工作室共有特級技師3名、高級技師3名、技師19名。

“他干了設計和工藝技術人員的活兒。”在總裝測試部副主任趙曉軍看來,長期從事一線裝配工作,使王南石解決難題時習慣性地從加工工藝和實際操作兩個層面去思考,促進了設計和工藝優(yōu)化,提高了航天產品的高精度和可靠性。“王南石和他的工作室成員充分體現了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表面上看是專業(yè)技能,其背后是奉獻精神,對所從事職業(yè)有一種擔當精神、犧牲精神,不急功近利,不貪圖名利。”

“把骨干培養(yǎng)成黨員,把黨員培養(yǎng)成楷模”,作為一家有著黨建優(yōu)良傳統(tǒng)的航天企業(yè),晨光集團公司黨委曾獲“全國創(chuàng)先爭優(yōu)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公司黨委工作部部長朱明告訴記者,通過“建機制、造環(huán)境、上平臺、樹典型”,公司營造了優(yōu)秀黨員成長的良好環(huán)境。“以王南石為代表的一批共產黨員,集中體現了信念堅定、勇于擔當奉獻的品質,以及嚴守紀律、嚴慎細實的航天工作作風。未來,我們將培養(yǎng)出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四講四有’黨員。”

“共產黨人是塊磚,哪里需要往哪搬”,王南石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凡有困難的地方都有他的身影,工作30多年,最讓王南石不能割舍的是生產一線。他曾經被提升到技術管理崗位成為一名干部,后來領導征求意見,他又回到車間指導提高生產技術。“只要組織需要,我服從安排。”他說。

“黨員是面旗幟,我1995年入黨,牢記黨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始終相信團隊的力量勝于個人。如今我已接近退休年齡了,由衷希望用我30多年積累的經驗,帶動、引領身邊的同志為我國航天事業(yè)做出更大貢獻。”當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后,王南石感覺肩上的擔子更沉了,希望自己能充分發(fā)揮好橋梁作用、模范帶頭作用、民主監(jiān)督作用、推動作用與促進和諧作用。(吳瓊)

責任編輯:葉著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寧德網簡介 版權聲明 聯(lián)系我們 加入我們

寧德網 版權所有,未經寧德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4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號:1309374

廣告聯(lián)系:0593-2831322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新聞熱線:0593-2876799

寧德市新媒體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寧德市蕉城區(qū)蕉城北路15號閩東日報社三樓

閩ICP備09016467號-17 網絡舉報監(jiān)督專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