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口老太大和小伙乱,在线天堂中文新版www,一个人看的www高清免费视频,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综合

首頁 縣市頻道 柘榮新聞

中國改革報 | 福建柘榮:“黨建小院”強化農村黨建

2022-11-08 16:57 來源:中國改革報

近年來,福建省柘榮縣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黨建小院”做法,在黨員和群眾活動比較集中的農家院落建設“黨建小院”,著力打造一個集黨員教育管理、服務群眾、民主議事于一體的黨建工作平臺,有效激活基層黨組織的“神經末梢”,不斷夯實基層黨建工作基礎。

→主要做法

布局設點網格化。以50戶~100戶群眾為基本單元,規(guī)劃設立“黨建小院”。選擇黨性覺悟高、群眾口碑好、服務能力強的黨員為“小院掌事”,負責組織周邊黨員開展黨內教育、服務群眾和村居治理工作。目前,共在9個鄉(xiāng)鎮(zhèn)43個重點村(社區(qū))打造“黨建小院”87個。

創(chuàng)建模式規(guī)范化。實行“五有三亮兩制度”的創(chuàng)建模式,每個“黨建小院”有固定院落、有統(tǒng)一標識、有必備教育書報或電教設備、有定期活動計劃和有黨員公約;“駐院”黨員實行亮身份、亮崗位、亮承諾的管理辦法;建立黨員聯(lián)系服務群眾和民情收集反饋工作制度,為“黨建小院”開展活動提供必要的軟硬件設施配套和工作制度保障。

黨員教育制度化。定期組織開展以慶祝政治生日、組織生活會、上黨課、主題討論會等為主要內容的主題黨日活動,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各“黨建小院”結合自身實際和黨員特點,制定“黨員公約”;把黨員“駐院”表現(xiàn)情況作為黨支部民主評議黨員的重要內容。

服務群眾多元化。圍繞方針政策講一講、組織生活過一過、村居事務議一議、文明家風傳一傳、鄰里糾紛調一調、群眾難事幫一幫、致富經驗帶一帶等“七個一”要求,引導黨員根據(jù)個人特長,認領服務崗位。目前,柘榮縣395名“駐院”黨員共認領政策宣講、技術幫帶、糾紛調解等崗位460多個,直接聯(lián)系服務群眾1100多名。

→主要成效

政策宣傳有了“傳聲筒”。經常性在“黨建小院”開展各類學習宣傳活動,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更全面及時地傳播到群眾中去。在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宣傳中,“黨建小院”共召開學習會680多場次、專題黨課150多場次,參與黨員群眾達5000多人次。

黨員管理有了“服務器”。依托“黨建小院”在茶余飯后組織開展主題黨日活動,議題由黨員群眾提議或“小院掌事”根據(jù)群眾生產生活確定,黨員普遍反映現(xiàn)在的黨內生活“很充實很有料”,參與的主動性積極性更高了。推行“黨建小院”做法以來,累計開展黨日活動830多場次,由黨組織提出合理化建議260多條(次)。

村內事務有了“發(fā)言席”。“黨建小院”圍繞村級集體資產管理、項目建設、精準扶貧等群眾關切的事務,開展討論、建言獻策,把民主決策的“話筒”傳遞給群眾,有效改變“少數(shù)人說了算”和決策不符實際、不科學的問題。

民間糾紛有了“和事佬”。“小院掌事”及時收集反映群眾的民生熱點問題,由上級黨組織分門別類邀請各類調解能手開展民間糾紛調解,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tài),有效構建起以院落為基本單位的基層自治體系。雙城鎮(zhèn)謝圣耀家中的“黨建小院”累計化解群眾矛盾糾紛130多起,2018年被司法部評為“全國人民調解工作先進個人”。

黨群關系有了“黏合劑”。“黨建小院”組織引導395名黨員就近發(fā)揮作用,主動收集、處置、反饋民生問題,延伸了黨組織服務觸角。2017年以來,共收集民生問題376件,核實反饋326件,促成各級黨組織辦理285件,有效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幾點啟示

柘榮縣通過實施“黨建小院”,探索在群眾家門口固化黨建工作平臺,對于新形勢下激發(fā)基層黨建工作活力,提升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具有啟示意義。

要織密工作網絡,強化黨的工作覆蓋。“黨建小院”建在群眾家門口,成為村級組織活動陣地的有益補充,凝聚了坊間黨建工作力量,織密了黨建工作網絡,進一步暢通了黨組織聯(lián)系群眾的橋梁,有效保證上情下達,將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精準推送至千家萬戶。

要創(chuàng)新工作載體,強化黨員教育管理。“黨建小院”設在居民群眾家中,開展聯(lián)系服務群眾活動,既方便農村黨員就近發(fā)揮作用,又增強了黨內組織生活的吸引力,有利于解決黨內政治生活虛化、弱化、形式化等問題。

要堅持以民為本,強化黨建工作效能。“黨建小院”將工作著力點聚焦于精準扶貧、鄉(xiāng)村建設等民生福祉,將黨的工作融入群眾日常生活中,進一步增進了群眾的思想認同、情感認同、行動認同,有效增強基層黨建工作實效。

來源:中國改革報

編輯:林宇煌

審核:劉寧芬 周邦在

責任編輯:林宇煌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寧德網簡介 版權聲明 聯(lián)系我們 加入我們

寧德網 版權所有,未經寧德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4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號:1309374

廣告聯(lián)系:0593-2831322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新聞熱線:0593-2876799

寧德市新媒體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寧德市蕉城區(qū)蕉城北路15號閩東日報社三樓

閩ICP備09016467號-17 網絡舉報監(jiān)督專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