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基層黨建 助力脫貧攻堅
寧德網消息 (記者 楊洋 趙巧紅)
【編者按】為更好地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十九大精神進企業(yè)、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qū)、進軍營、進網站,本報組織記者分批深入全市各地,與基層干部群眾一起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 ,并聯系各地發(fā)展的實際,報道基層典型,交流學習體會。今日起,本報推出《黨報記者基層共學十九大》專欄,敬請關注。
時間:11月1日
地點:蕉城區(qū)七都鎮(zhèn)北山村村委樓
背景:七都鎮(zhèn)北山畬族村位于蕉城區(qū)東北部,共256戶1028人,其中畬族人口866人,占總人口85%。在北山村黨支部的帶動下,完成“畬地人家”省級商標和地理標識注冊,下設北山中草藥合作社黨支部、泉州草莓基地黨小組,現有黨員28名。2016年,北山村實現集體經濟收入2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200元。
臨近年底,金燦燦的臍橙壓滿枝頭,蕉城區(qū)七都鎮(zhèn)北山村臍橙種植戶著手采摘,這是農民們既忙碌又快樂的時刻。但是再忙,村里的黨員也不忘開展組織生活會,學習十九大精神。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持中央統(tǒng)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責任制,堅持大扶貧格局,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深入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qū)脫貧任務,確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qū)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北山村黨支部書記鐘伏零說,這給農村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指明了方向。
“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關鍵在黨組織,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鐘伏零說,要發(fā)揮基層黨組織戰(zhàn)斗堡壘作用,關鍵時刻站出來為群眾排憂解難,服務群眾。
如何發(fā)揮基層黨組織作用,更好幫助貧困戶擺脫貧困?為此,北山村建立“一基地一黨小組”和“一合作社一黨支部”,把黨組織建在產業(yè)鏈上,并實行“有職黨員承諾定責、無職黨員設崗定責”、黨員入駐便民服務代辦點、村干部聯系村民小組、黨員聯系戶等工作機制,推動黨員力量下沉,切實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立足自身產業(yè)優(yōu)勢,提高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和發(fā)展能力,是根本之策、長遠之計。2014年,北山村成立了畬族中草藥合作社,對瀕臨絕種的“山杜仲”“白牛奶樹”“龍須草”等50多種珍貴中草藥進行育種。2016年,合作社吸收49戶農戶加入,其中就包括蘭燦華在內的6戶精準扶貧戶。他們可以通過土地流轉獲得租金,抑或自己種植中草藥,還可以在園內務工獲取報酬。
“經過多年的發(fā)展,畬藥產業(yè)已經成為北山村除草莓種植業(yè)外的第二產業(yè),全村畬藥種植面積達500多畝,去年全村畬藥產值達到600萬元左右。”北山村村主任雷新平說,今年,合作社又與一家中草藥飲片制藥廠簽訂了5年合同,提供白牛奶樹、大(小)薊、鵝草等中草藥,每年供應50噸,僅該項就能帶來近300萬元的收入。
針對五保戶、殘疾人、病災戶、就學困難戶等弱勢群體,北山村組織黨員認領結對幫扶,做到“錢上幫、工上幫、情上幫”。在這基礎上,北山村還創(chuàng)新工作機制,推出“黨員先鋒+普惠金融”扶貧模式,與金融機構合作,依托黨員中心戶設立1個小額支付代辦點,使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金融服務;開展黨員信用“1+N”幫帶行動,開辟信貸綠色通道,僅今年,共有近60戶獲得金融貸款200多萬元。
不僅如此,北山村還積極探索以保護價優(yōu)先收購、銷售貧困戶農特產品,并義務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代購生產生活資料、農資農具、代辦繳費購票等業(yè)務,形成“一店帶多戶”“一店帶一村”的網店扶貧模式。同時,當地還培訓了一批農村電商人才(培訓168人次),幫助他們通過自主開網店銷售農產品,進一步拓寬了農民脫貧致富路徑。
責任編輯:葉著